莫高窟團建徒步(莫高窟團建徒步活動)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莫高窟團建徒步,以及莫高窟團建徒步活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一點團建(www.m.mcdjvjrap.com)喔。
本文目錄一覽:
- 1、威遠永豐水庫尾段絕壁上有一洞窟,四川版的“莫高窟”,寨子巖
- 2、莫高窟的徒步研學旅行在哪里報名?
- 3、西北,到底有多美?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
- 4、敦煌研學之旅——小小少年徒步戈壁,露宿大漠,探秘魔鬼城
- 5、關于莫高窟的資料~~
- 6、關于敦煌莫高窟,這應該是最全的介紹了
威遠永豐水庫尾段絕壁上有一洞窟,四川版的“莫高窟”,寨子巖
在四川內江威遠縣永豐水庫尾段有一處絕壁上莫高窟團建徒步的洞窟,遠遠望去有點“ 莫高窟 ”的味道,它叫 寨子巖 ,位于鎮西鎮永和村13組。
據寨內石刻記載,此寨建于清嘉慶5年(1800年),距今已有220年 歷史 ,因洞壁上刻有“玉顏硐迎月山”字樣,所以 寨子巖 也被人們稱為“ 玉顏硐 ”。
我們在公路盡頭停車后,沿 旅游 步道徒步10多分鐘,即到了 寨子巖 門前。
“據威遠縣政協陳廷德考證,寨子巖連同鏵頭寨、楊家寨、獅子寨、牛頭寨均建設于南宋末年, 為抗蒙軍事工事 ,歸屬大老君指揮部轄制。” 寨子巖 的由來,還有當地劉氏族人避兵禍而建、白蓮教教壇遺址之說。
“古遺址 寨子巖 山寨,位于鎮西區粟林碥村西3公里的寨子巖半山腰,四周為絕壁,僅有一梯徑通山寨。正寨完整,寨門、圍墻已拆除。正寨6間,面闊21米,進深6米,右下有屋3間,每間面闊4米,進深6米。寨外山頂有炮臺2處。建于清代。”(摘自1994年《威遠縣志》)
寨子巖 的史料很少,以下敘述,有不少是我們的猜測,不一定準確,權當戲說吧。
洞窟 共四層 :
底層 為生活用房,包括廚房、柴房、磨房、牲畜房。
第二層 只有兩間屋,為第三層的地下室----下沉式石屋,但與第一層不相通,其中一間有梯步可下去,猜測是儲物間。
第三層 左右分布,應為防御工事、議事和生活用房,是洞窟石屋的主體。
第四層 是在第三層石屋的四周墻壁上鑿孔,然后架梁、鋪設木板形成躍層,猜測是住宿、儲物的地方。
石臼、石缸、石窖。
這可能是當年的議事廳、指揮部。墻上有對聯:清白遺風,雀館祥開垂百代,鱣堂慶衍亙(千秋)。
瞭望窗、射擊孔莫高窟團建徒步?
同行徒友 藍雨 估算,這洞窟上下3層加起來應有上千平方米的建筑面積。
這處神奇的洞窟,還有很多懸念等待有識之人揭秘。
小貼士: ①未開發景區,注意防火,保護環境,帶走垃圾。②鄉村公路彎多道窄,須小心駕駛并注意避讓來車。
警示: 戶外有風險,參與須謹慎。安全自負,風險自擔。
莫高窟的徒步研學旅行在哪里報名?
莫高窟莫高窟團建徒步的徒步研學旅行在報名方法
進入相關主頁
選擇分類戈壁徒步
進入分類以后
就可以看到咨詢和報名提示
西北,到底有多美?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一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行萬里路不如走一次西北的路
有人說,有生之年
你一定要去一趟大西北
因為,去了一次大西北
就相當于去了10次旅行!
走一次,
就能看完十多種不同的景色:
高山、湖泊、草原、花海、
大漠、戈壁、丹霞、雅丹、
鹽湖、石窟、圣潔廟宇……
還有堪比火星的神奇地貌!
你或許要花n多次旅行,
才能看全的風景,
在這里你都能遇見!
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
有一條覆蓋了大西北最經典的美景的路線,
它集蒼茫、野性、深沉、溫婉、柔情于一身。
有人說,走過了這條西北大環線,
就相當于看過了西北1/3的美。
這一路,
你將途經8種地形:
丹霞、雅丹、山地、沙漠、
綠洲、盆地、草原、戈壁;
這一路,
你將遇見7種色彩:
山青、湖藍、草綠、雪山白、
雅丹紅、油菜花金、大漠黃;
這一路,你將闖過3道關卡:
“西出無故人”陽關、
“春風不度”玉門關、
“邊陲鎖鑰雄渾”嘉峪關;
這一路,
你將貫穿1種壯闊的無言之美:
看上一眼,便足以驚艷一生!
這一路,你還將邂逅:
青海湖、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
莫高窟、雅丹魔鬼城、鳴沙山月牙泉、
嘉峪關、張掖七彩丹霞、馬蹄寺、
卓爾山、祁連大草原、
“惡魔之眼”艾肯泉、門源萬畝油菜花……
這條路線就是
西北大環線
最具網紅潛質的省份:青海、
亞洲最值得去的旅行地top1:甘肅,
兩個大美省份,最震撼的美景,
都在這條線路,
西北的遼闊與震撼,還有自駕在公路上的那份快感,
如果不親自來,你永遠無法體會。
所以,無論是自駕,還是包車,
這輩子總要走一次西北大環線,
才不枉此生!
美麗的青海湖、
奇特的雅丹地貌、蒼茫的沙漠、
壯闊的黃河、沒有污染的星空……
他那顆想去西北的心,愈發蠢蠢欲動。
1這是一條絢麗的色彩之路
世間最美的色彩在路上匯聚
一抹黃、一抹藍、一抹綠、
一抹紅、一抹白、一抹棕、
一抹黑、一抹藍綠雙色、
一抹五彩繽紛……
造就了大美青海、絕境甘肅的斑斕畫卷。
金色
是盛夏的門源、扁都口,
鋪天蓋地地油菜花海開;
藍色
是高飽和度的藍天,
一望無際的青海湖;
綠色
是延綿的祁連山大草原,
綠草如茵,遍地牛羊;
紅色
是“美麗的紅潤皇后”卓爾山,
綿延八百公里;
褐色
是規模浩大的南八仙雅丹,
荒無人煙,一到晚上就變成“魔鬼城”;
土黃色
是蒼涼廣闊的鳴沙山,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白色
是“天空之境”茶卡鹽湖,
純凈而夢幻;
黑色是
蒼涼廣闊的黑山戈壁上,
山體奇特地呈現水墨般的色彩。
藍綠雙色
是西臺吉乃爾(雙色湖)
一半藍色一半碧色,
幾十公里的公路從中穿過,十分震撼;
橘色
是黑馬河的日出,
這是青海最美的日出;
而五彩繽紛的是
張掖的七彩丹霞,
和盛夏的青海湖一樣,
天藍云白,湖藍,草綠,油菜花黃……
以及一路的無限風光。
馳騁在青甘大環線上,
一路走,一路都是
多變的風光,斑斕的色彩
2這是一條地貌奇特的景觀大道
不坐火箭,就到“火星”
開車走在青甘大環線山,
這一路,你將途徑:
高山、湖泊、草原、沙漠、
冰川、雅丹、丹霞、鹽湖……
眾多地貌、風光。
還將邂逅,
眾多意想不到的野性的風光,
和最“瘋狂”的地貌。
有人就說,
在這條路上,你不用坐火箭,
就能穿越到外星!
俄博梁雅丹,
兩萬平方公里,
各種形狀的雅丹林立,
漫步其中,就像是到了”火星“。
最近爆紅的茫崖艾肯泉,
被稱為“惡魔之眼”,
飛鳥野獸不敢靠近,
泉水流經處寸草不生,
乍一看就像是異世界里才會出現的地方。
新晉網紅:東臺吉乃爾湖,
作為馬爾代夫青海分夫,
純正的蒂芙尼藍,晃花了眼睛,
隨便拍一拍,都是不需要濾鏡的大片。
大柴旦翡翠湖,
這個海拔3000余米的高原鹽湖,
各種顏色的鹽池如一塊塊“翡翠”
鑲嵌在大地上,美到撐爆內存卡!
茫崖翡翠湖,
26平方公里的湖水閃爍碧玉之光,
航拍時大片分割的綠色塊,
比抽象藝術家筆下的名畫還像名畫。
烏素特水上雅丹,
魔鬼城里的“貝加爾湖”
那藍光乍泄的鴨湖,
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之中,
顯得格外耀眼奪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走過這條線,
你會不禁感嘆:
原來中國還有這么有意思的地方!
原來世界上還有這么多神奇的地貌!
都說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西北的美與遼闊,
得親自來一趟,才知道有多震撼。
北京戶外徒步| 全國戶外旅行|團建拓展| 戶外登山,徒步戶外公眾號【tuburshw】徒步人生,用雙腳丈量自己的人生!
敦煌研學之旅——小小少年徒步戈壁,露宿大漠,探秘魔鬼城
帶你分享旅途中最美的故事
文化圣殿,人類 敦煌 ,20萬畝優質葡萄盛大開園。
走進魅力敦煌,相約葡萄盛會
——第七屆中國?敦煌葡萄文化旅游節宣傳標語
徒步戈壁,撿拾獨一無二的風凌石;露宿大漠,夜觀璀璨星空;親臨鳴沙山,揭秘月牙泉千年不涸的秘密;訪風蝕雅丹地貌,探秘魔鬼城;品莫高窟壁畫,重讀古代文明;獨闖玉門關,走陽關大道,開啟屬于自己的研學旅行!
本期研學之旅將帶領著對地質科學興趣濃厚的孩子們來到了令人神往的敦煌。他們中最小的7歲,最大的也不過12歲。孩子們一起走近莫高窟的藝術殿堂,瞻仰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一路上重走絲綢之路,穿越歷史輪回,感受東西方文化交流路上要塞。在茫茫 戈壁灘 、沙漠徒步,鍛煉自己的毅力,雅丹國家地質公園科考探秘,解開月牙泉、鳴沙山地質奇觀……
敦煌歷史悠久,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薈萃和集散之地,也是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有“華戎所交大都會”之美譽,在敦煌博物館,同學們對絲綢之路有全新的認識。
張騫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將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絲綢之路亦是一條中華民族開拓進取之路,在此同學們收獲的滿滿的民族自豪感。
陽關是漢朝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關隘,也是絲綢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亞等地的重要門戶,憑水為隘,據川當險,與玉門關南北呼應。同學們置身此地猶如穿越千年,感受大漠邊疆的豪邁。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帶著詩歌去 游學 ,走進古詩,體驗詩中意境。
沿古絲綢之路前行,有一座盛名赫赫的鳴沙山,山的東麓,遠遠望見南北長1600米的崖壁上布滿了洞窟,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敦煌莫高窟,同學們親臨這座最高藝術殿堂,感受震撼人心的建筑與繪畫之美。
莫高窟,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同學們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
見識了莫高窟的震撼,同學們還觀看了一場大型史詩級舞臺劇《又見敦煌》,仿佛置身浩瀚歷史長河,滌蕩心靈。
絲綢之路也是一條充滿的艱辛和挑戰的路,同學們在戈壁灘上進行了一場徒步,磨煉了毅力與勇氣,感受了古人絲綢之路的不易。
戈壁上也可以發現許多寶貝哦,漂亮的戈壁玉,景觀奇石,同學們還采集了一些帶回家,當做是對自己勇闖戈壁的嘉獎。
白天的景觀足以驚嘆世人,然而真正的美麗的還是沙漠夜晚中那純粹的黑,還有那滿天的繁星。
晚上在沙漠中可以毫無障礙的欣賞浩瀚星空,零距離接觸沙漠,釋放自己心情,在篝火旁感受大自然的美。還有唱歌,燒烤,滑沙,盡享沙漠別樣野趣。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最后一天度一度這座玉門關,走出這古代國門,欣賞一望無際的戈壁風光,這些景物和金黃大漠、綠草,襯以藍色天空,構成了一幅遼闊壯美的神奇畫面。
走出玉門關,便是茫茫戈壁,這里被稱作“魔鬼之城”,夜半的風聲呼嘯讓人不寒而栗,同學們跟著專家一起去揭開魔鬼城的神秘面紗,了解風力侵蝕地貌背后的地質變遷。
這一次的科考絲路研學之旅,不同于一般的旅行,研學途中有專家教授為同學們解讀幾千年來絲路背后的歷史人文和地理科學,讓同學們對絲綢之路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與其說這是一次旅行,倒不如說是一場知識與科學的盛宴。
這是一場充滿挑戰的沙漠科考,這是一場解開地質之謎的游學,這是一場親臨藝術殿堂的朝拜,這是一場走進遠古歷史的穿越,這也是一場震撼心靈的修行之旅!
研學旅行是根據區域特色、學生年齡特點和各學科教學內容需要,組織學生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園,在與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加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
研學旅行可以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金龍國旅開啟研學之旅,在這絲綢之路與小伙伴們共同成長,共同體驗感悟人文魅力的游學之旅。
關于莫高窟的資料~~
莫高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俗稱千佛洞,座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現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圣地。近代以來又發現了藏經洞,內有5萬多件古代文物,由此衍生專門研究藏經洞典籍和敦煌藝術的學科——敦煌學。但在近代,莫高窟受到騙取、盜竊,文物大量流失,其寶藏遭到嚴重破壞。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沿革概述
莫高窟位于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前臨宕泉河,面向東,南北長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上、下最多有五層。它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龕碑》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僔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巖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法良禪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禪,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后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余個。安史之亂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元朝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廢棄,莫高窟也停止了興建并逐漸湮沒于世人的視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這里才重新為人注意。近代,人們通常稱其為“千佛洞”。
莫高窟現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個,分為南北兩區。南區是莫高窟的主體,為僧侶們從事宗教活動的場所,有487個洞窟,均有壁畫或塑像。北區有248個洞窟,其中只有5個存在壁畫或塑像,而其它的都是僧侶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場所,有土炕、灶炕、煙道、壁龕、臺燈等生活設施。兩區共計492個洞窟存在壁畫和塑像,有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唐宋木構崖檐5個,以及數千塊蓮花柱石、鋪地花磚等。
藝術特色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筑藝術于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禪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壇窟、四壁三龕窟、大像窟、涅磐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遠,最大的第16窟達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棧道等相連,現多已不存。
莫高窟壁畫繪于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這些畫有的雄渾寬廣,有的鮮艷瑰麗,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中國五代以前的畫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畫為中國美術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也為研究中國古代風俗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形象和圖樣。據計算,這些壁畫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長達25公里的畫廊。
莫高窟所處山崖的土質較松軟,并不適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為木骨泥塑。塑像都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單身像和群像等多種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兩側侍立弟子、菩薩等,少則3身,多則達11身。彩塑形式有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豐富、造詣極高,而且與壁畫相融映襯,相得益彰。
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其間有彌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繪而成,是中國國內僅次于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納大佛的空間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樓外開兩條通道,既可供就近觀賞大佛,又是大佛頭部和腰部的光線來源。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當時為5層,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進行了重建,并改為4層。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現在的9層造型。
莫高窟的壁畫上,處處可見漫天飛舞的美麗飛天——敦煌市的城雕也是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仙女的形象。飛天是侍奉佛陀和帝釋天的神,能歌善舞。墻壁之上,飛天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宇宙中飄舞,有的手捧蓮蕾,直沖云霄;有的從空中俯沖下來,勢若流星;有的穿過重樓高閣,宛如游龍;有的則隨風漫卷,悠然自得。畫家用那特有的蜿蜒曲折的長線、舒展和諧的意趣,呈獻給人們一個優美而空靈的想象世界。
艷麗的色彩,飛動的線條,在這些西北的畫師對理想天國熱烈和動情的描繪里,我們似乎感受到了他們在大漠荒原上縱騎狂奔的不竭激情,或許正是這種激情,才孕育出壁畫中那樣張揚的想象力量吧!
官網??
關于敦煌莫高窟,這應該是最全的介紹了
說到敦煌莫高窟團建徒步,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它。但其實真正了解敦煌莫高窟團建徒步的人并不多, 有專家預估,未來50到100年內,莫高窟或將湮沒黃沙中 。
也就是說,可能在我們子孫莫高窟團建徒步的下一代,莫高窟有可能只能淪為口中的傳奇。
這幾年華夏文明的復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并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年初爆火出圈的河南春晚節目《唐宮夜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而討論漢唐文化,便不得不提及敦煌的莫高窟。
這一篇可能是全網寫得最全、最易懂的敦煌攻略,帶你 5分鐘讀懂敦煌 ,也為未來可能消失的莫高窟,留下一點時代的回憶。
01.
什么是敦煌
敦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是黨河孕育出的金色沙丘里最大的綠洲,足足3.12萬平方公里。
行影自由行獨家繪制
自從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東西方的頻繁交往硬生生讓戈壁荒漠上出現一個個綠洲都市。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有盛大輝煌之意,自誕生的那一刻,就注定著不平凡 。
行影自由行獨家繪制
作為中原通往西域乃至歐州的唯一通道,匯聚著 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四大古老文明 ,多元文化之璀璨,也為敦煌注入大放異彩的靈魂。
季羨林說過:「世界上 歷史 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敦煌,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節點型城市,路通則盛,路阻則衰,當水路發展逐漸取代陸路, 原本被委以重任的敦煌逐漸失寵,連同藏經閣敦煌,也一同塵封在風沙之中。
02.
荒原之上的文明中心
黃沙之下掩埋的是中國千年 歷史 的遺跡,是我們通往古老文明的時空隧道。 自公元366年僧人樂尊在鑿下第一個洞窟時就譜寫了命運。
幾千年間風起云涌,留存下來的700多個石窟,4萬多平方米的壁畫和浩海如海的經卷和文獻中......鐫刻的不只是政權更迭,民族的融合,文字的匯聚,藝術的交融......
驚心動魄的石窟,美得令人窒息的壁畫,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場極致的視覺盛宴。
想象不出這是歷朝歷代付出多少個日夜,多少人力物力,才把中國古人1000多年的審美、信仰、創造力、都集中在這1600多米的懸壁之上。
它是沙漠中的盧浮宮,更是 歷史 的絕佳目擊者,也是文明的保護者。
本來已經被時間遺忘于風沙之外,被喚醒那一刻,卻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寺道士王圓箓在清理積沙時候的偶然發現,讓這浩瀚的佛國世界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面前,世界各國無不虎視眈眈,開始放開貪婪之手!
大量的寫本佛經、佛畫、法器等各類文物被掠奪,歷時百年的浩劫拉開了序幕,美國、英國、日本、法國都伸出魔爪......
最大的痛心之處在于莫高窟團建徒步他們都生于中國,卻都流亡于國外。
英國至今藏著我們最多最好敦煌文物,法國藏著最精最良的經書。 而遺留在中國的,則最散最亂。
世上最多星數的中古星圖《敦煌星圖甲本》,世上最大的絹畫《藥師凈土變相圖》......都在英國,從此大英博物館多了堆滿敦煌經典的「斯坦因密室」。
而法國擁有6000多卷和200多幅畫卷,世上最早的佛經目錄《眾經別錄》,世上最早的藥典《新修本草》,世上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都在他們手上。
世上一些美,我們尚且來不及看一眼,便埋葬黃沙中,所幸保護它的人來了。
第一個來的是常書鴻,他帶著研究所的同事,治理風沙,修整圍墻、維護洞窟,一生和敦煌緊緊相依。
拯救敦煌不得不提的還有 樊錦詩 ,她走得比前輩更遠,傾盡一生的時間守護,人稱為 敦煌的女兒 。
她把洞窟數字化,走遍七百三十五個石窟,每尊佛,每副畫,都留下數字的痕跡,讓莫高窟獲得「永生」。
還有敦煌專業修復師也在加緊修復壁畫,但一個石窟花了 20年 才能修復,他們不得不跟時間賽跑, 他們能做的就是讓莫高窟保存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 。
可即使這樣,莫高窟也總有一天會消失,因為它太老了,終究抵不過時間,也抵不過風沙。
但每一窟,每一副壁畫都是中國文化的瑰寶,也是我們中國人存在的 歷史 證明,是我們文化自信的根基來源。只有看清它,才能看清腳下這片土地的 歷史 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才有機會拾掇起幾千年的文化自信!
所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一看敦煌。
03.
通過四部曲
了解真正的敦煌
敦煌太大太豐富,敦煌太老太久遠,即使是傾注一生的專家學者也未必能窮盡它的謎底。
第一次去敦煌,走馬觀花式游玩莫高窟是體會不到這封存的千年的震撼。 私以建議從4方面去感受荒原之上的文明中心。
?
逛一逛敦煌博物館
Dunhuang Museum
如果追隨傳統旅行社的走馬觀花,那大部分人很大幾率會錯過敦煌博物館。 (我們自家的大西北線路就有安排敦煌博物館)
這里藏著一萬三千多件館藏文物,開啟一個《華戎交會的都市》,這里也1:1復刻莫高窟45號窟, 可近距離觀察、感受、拍照,由淺入深地了解敦煌先民們,一步步建立自己對敦煌的初印象 。
?
真正走進莫高窟
Mogao Caves
莫高窟尚存,但處于看一眼少一眼的階段。如果有機會,一生一定要來一次莫高窟。
有人說,在沙漠中看到莫高窟的感覺就像是在沙漠之中看到一朵小花,而這朵小花還異常美妙,美到讓整個世界為之傾倒。
石窟之內是沉睡千年的世界,飛天的壁畫,璀璨的佛國世界,各時代豐富的 社會 生活場景:耕種收獲、打鐵釀酒、商旅往來、行軍打仗、音樂舞蹈、學校寺廟、婚喪嫁娶……
也只有站在實實在在的壁畫之前,才有一眼就是1600年時空穿越之旅。
?
走進鳴沙山月牙泉
Echoing-sand Mountain
Crescent Lake
敦煌自古六月六,曬腰腿。因為鳴沙山沙粒純正,不含一點塵土,熱沙浴具有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奇效。
第一次到沙漠,可以選擇沙漠徒步、露營,或在沙漠東側的山脊之上等一場日落下。也可以玩一些動感滑沙,騎駱駝,沙漠大輪車等,這都是沙漠獨有的記憶。
?
走進敦煌市區
The Center of Dunhuang
大部分旅行者將時間留給敦煌是匆匆而過的兩三天,而我們更建議大家能夠 回歸生活的本質,去尋找壁畫里的的市井人生。
不妨在街頭的閑逛中度過,隨處可見的快板、秦腔、曲子戲曲、書法繪畫等!
如果起的夠早,去沙州路和陽關路交匯的地帶,盡是滿載葡萄的商販在趕早市,很多人知道新疆盛產葡萄,但不知道其實 敦煌是中國第二大葡萄溝。
也可以像個本地人一樣 ,鉆進羊肉湯館暖暖地喝上一碗,或者來一疊驢肉黃面。晚上去沙洲夜市,喝杏皮茶、吃沙漠紅柳大串、胡楊燜餅、白水煮羊肉......體驗夜色下大快朵頤的快樂。
莫高窟團建徒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莫高窟團建徒步活動、莫高窟團建徒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一點團建(www.m.mcdjvjrap.com)進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