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訓練營地怎么建(戶外拓展訓練去)
一個關于營地教育的田園綜合體

>場地現狀
場地整體地勢呈北低南高,地面海拔在280米到360米之間,相對高差約80米。最高處為南側伏虎山,最低處為東北側鄰接錦江河灘地?,F狀地貌形態豐富,北側及東北側多平原,東側及南側多臺地。為了保持原有生態,盡可能地少改變地形地貌,依據現狀條件來創造可能性。

統籌規劃 遵從自然
>功能分區
場地內地形豐富,最好的方式不是去鏟平它,而是充分利用現有地形,給予它合式的功能。比較平緩的地方為活動場地,緩坡區是拓展訓練的最佳場地,而原有的谷地梯田是傳播農耕教育的天然場所

>總平面圖

> 入口管理區
一個營地的運營與發展,管理很重要,入口管理區在場地北側,用LOGO引導區。

入口處的管理處以及接待中心起到引導與分流的作用,從經營者的角度出發,接待中心屬于第一消費場所,所以設置餐廳、商品部,另外也注重服務功能,設置醫療站、員工辦公室等,三棟獨立的建筑圍合出一個有頂棚的室外公共活動場地。(參與營地活動的人會由專業人員接待,通過入營登記,衛生防疫檢查等準備工作后,再統一安排住宿。)


> 營地教育區
我們對于田園綜合體的想法都是局限于度假、休閑娛樂等,此次涉及將營地教育區與田園綜合體相融合,提供宿舍、食堂、民俗文化體驗街、模擬聯合國、農耕體驗區等配套設施,集中訓練、農業勞動、文藝表演和各類專業課程的學習都可以在這里完成。當然田園綜合體也要考慮帶動城鄉發展,在營地教育活動中融入當地傳統文化,傳承特色文化,避免文化流失。






> 拓展活動區
拓展活動區集中在營地東北側,利用坡地、臺地和河灘的現狀地形組織各種室外項目,開展的動植物地質科普教育、體能拓展訓練、野外生存基本知識以及野炊、露營等自然野外體驗活動。通過學生集體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進大自然,滿足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體能培訓需要,也是企業進行團體拓展的場所。臺地露營區還能夠舉辦營地篝火晚會、露天音樂會等大型活動。






> 基礎設施區
基礎設施區位于西側,與營地其他區域通過現狀山谷分隔開,有獨立的出入口和車行道,在功能和交通上互不干擾,是提供營地教育,基礎服務的集中場所。該區域有很多現狀大樹和竹林,本身具有良好的景觀條件,使茶室、楊家祠堂和酒店隱藏在樹林中,營造出舒適的小空間。





> 度假休閑區
田園綜合體中不可或缺的就是創新農業體驗,場地內大片的田地正式開展這一系列活動的完美區域,業態上將種植區分割成不同的區域,栽植多種農作物和苗藥,發展綠色種植業、生態養殖業、和傳統苗藥產業,打造生態農場,體驗田園度假氛圍。除此之外將營地教育的研學活動融入生態農業中,可以作為體驗類活動,從而真正意義上打造創新農業。



尊重傳統 傳承文化
當地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是南方特有的吊腳樓,對這種傳統建筑文化,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一比一的去還原,也不是完全不予理睬,如何讓傳統建筑文化得到傳承?是值得我們仔細考慮的。
> 建筑形式
所有建筑呈傳統的院落式布局,每個單獨的建筑單元之間通過通道聯系,提供一個可靈活利用的文化展示長廊。展示了如何使用當地材料、傳統布局形式、綠化屋頂等概念。并且提取吊腳樓依山坡而建的特點,結合場地內山地地形,加設頂棚,通過頂棚局部開洞增強了內部的采光和通風條件,并為雨水收集提供通道,解決當地多雨的問題。



> 建筑材料
石頭從山中就地取材,作為建筑基礎。當地盛產竹,使用竹編工藝作為建筑立面,使之更具有當地特色。木材具有韌性強、靈活易組裝的優點,被用于建筑的支撐結構。天然材料的選用使建筑能夠回歸土地,從而形成源于土地的生態建筑。

文字介紹未免枯燥,聽聽音樂看看視頻更加有趣,關于項目的視頻介紹,請點擊 一個關于營地教育的田園綜合體或者關注本頭條號,查看視頻"一個關于營地教育的田園綜合體”
項目的開始,就是一場預謀已久的旅途,精彩與否取決于誰與您同行,為此,我們在路上......
敬請關注本頭條號,我們會每日更新優質項目,或者點擊下面“了解更多”獲取更多田園綜合體及其他原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