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拓展培訓(拓展培訓目的)
來源:環球網
(作者: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執筆人:董淼、Joojo Walker、Princess Naa Atsere Mensah、Eugene Oppong 【西非漫談】2022年第六期,總第五十五期。整理:孟雅琪;供稿: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的蓬勃發展,傳統社會正在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位于非洲西部的加納,在21世紀初就意識到ICT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積極推動ICT基礎設施建設,培育ICT產業,普及民眾的ICT基本技能,希望實現社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國際電信聯盟數據顯示,加納的ICT發展指數連續多年在西非地區排名前列。但目前加納在ICT領域人才匱乏,將嚴重影響其數字領域的可持續發展。加納高等教育機構是ICT人才的重要供給源,因此政府正在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資。目前加納高等教育機構類型多元,ICT人才培養體系各有特點,發展中也面臨新的挑戰。本期西非漫談,我們將一起了解加納高等教育ICT領域人才培養現狀。
一、加納高等教育ICT人才培養現狀
(一)高等教育機構概況
2021年,加納高等教育機構由15所公立大學、10所公立技術大學、70余所私立大學及農學院、教育學院、護理學院等組成。根據加納教育服務(GES)網站獲得的最新數據,2019年加納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數共472323名,其中公立大學、技術大學(含理工學院)、私立大學的在校生分別為264994名、50386名、64870名。高等教育機構教職工分為全職與兼職,其中公立大學、技術大學、私立大學全職教職工數分別為5800名、1764名、196名。加納教師職稱分為教授、副教授、高級講師、講師、助理講師、助教等。2019年,加納教授239名,副教授562名,高級講師1836名,講師2132名,助理講師872名,助教159名。
(二)ICT人才培養體系對比
加納高等教育ICT人才培養主要依托公立大學、技術大學以及私立大學的理工類專業。在ICT人才培養方面,三類高等教育機構在社會需求、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等方面各不相同。本文分別以夸梅·恩克魯瑪科技大學(Kwame Nkrumah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阿克拉技術大學(Accra Technical University)以及阿仕西大學(Ashesi University)作為公立大學、技術大學以及私立大學的典型代表,對比他們在ICT人才培養中的聯系與區別,如下表所示。數據來源于Ghana EducationService (GES) 網站中的最新報告。

傳統公立大學的使命在于開展科學研究,并不斷地創新知識與技術創造,提高生產效率,為政府、行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因此,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對科研能力的追求。夸梅·恩克魯瑪科技大學是加納最好的科技大學,它的培養目標是為加納、非洲乃至其他國家培育優秀的科學家、科技人員、創新與技術領導者。ICT專業設置在工學院、理學院,包含計算機工程/科學、生物醫學工程、信息與通信技術、電氣/電子工程、電信工程等多個本、碩、博專業。課程涵蓋電氣、電子、信息與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生物技術、能源、機械、環境、人文等多方面,具有交叉、綜合的特點。截至2019年,在校生規模43559名,科技類專業師生比為1:40,為了解決社會民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學校除了提供全日制學習方式外(36383名),還提供如遠程教育(6996名),在職教育(180名)等多種學習模式。
技術大學的產生背景是由于就業市場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而公立大學對技能型人才供給不足。2016年,加納政府將8所理工學院升級為技術大學,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技術大學比公立大學更加注重實踐,強調將實踐培訓與應用研究相結合,與行業和企業聯系更加緊密。阿克拉技術大學作為技術大學的代表,培養目標是通過技術應用,為阻礙國家社會進步的挑戰提供創造性的解決方案。截至2019年,在校生9617名,其中科技類學生3385人(包含工科類學生1367人)。學校擁有87名講師,科技類專業師生比達到1:39。學校為了滿足市場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課程資料更多是基于相關行業獲得的專業資料,課程更加關注市場與產業的變化。技能大學主要提供各類技能培訓文憑以及少量的本科學位。
加納私立大學是在公立大學無法滿足民眾對于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由政府將高等教育向私人開放而產生。私立大學與公立大學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主要區別為:私立大學的課程應用占主導,學生使用英語交流的能力更強,專業覆蓋面窄且專業設置切合市場需求。在ICT領域最著名的私立大學是阿什西大學(Ashesi University)。截至2019年,在校生規模超過1022名,教職工34名,工科類學生為637名,對應全職講師18名,科技類專業師生比1:29。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技能,對他人的關心以及改變非洲所需的勇氣。在課程設置中以技術為中心,提供計算機工程、信息技術、電氣工程等課程,所有專業的學生必須學習編程的基礎知識以及一個跨學科文科、數學和商科等課程,從而增強批判性思維。
二、 加納高等教育ICT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
(一)就讀理工類專業學生少、社會認可度不高
目前加納社會對于高等教育的專業選擇更傾向于教育、人文、商科等,就讀理工類專業學生大約只占10%。從歷史角度看,加納在被殖民時期,殖民者開辦的高等教育機構主要目的在于維護統治,因此僅投入成本低廉的人文社科類專業,如法律、商科等。科學技術等專業開設較少。獨立后的加納受經濟危機影響而尋求外界經濟援助,對外界依賴度增加,因此政府被迫減少了對高等教育投入,導致自然學科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從公眾認知角度看,社會大眾將上大學視為進入政府機構、社會地位晉升的一種手段,較為容易的人文社科專業被認為是更好的選擇。從就業市場來看,加納科技類產業規模小,對于理工類人才需求不足。從專業設置角度看,人文社科的培養成本低而理工類的培養成本高。發展人文、社科、商科等既節省成本,又保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理工類由于缺乏相應的實驗設備,培養質量欠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社會認可度不高。
(二)高等教育經費緊張
由于歷史、社會與經濟原因,加納政府未重視對高等教育領域的投入。近十多年,政府加大了對高等教育投入,但高等教育招生人數增長的更快,僅來自政府的公共財政投入增長跟不上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張速度。此外,由于加納高等教育的投資收益比低,高等教育機構很難獲取社會資本投入。公立大學由于缺乏資金,導致基礎設施落后,學習、科研設備等無法支持高層次課程建設以及教學改革,影響了培養質量。
(三)培養質量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目前公立大學課程設置與就業市場需求存在不匹配現象,影響了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與就業質量。技術大學的課程雖然是針對市場需求而設,但與市場對接有效性有待提高。技術大學需要進一步對課程進行改革,輸出與市場需求匹配、有競爭力的畢業生。私立大學大量涌現,滿足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政府缺乏全面的政策來指導私立大學的辦學質量,導致私立大學的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四)畢業生失業率高
加納的經濟結構仍以農業為基礎,工業化發展緩慢,市場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畢業生就業意向仍然傾向于在公共部門,但公共部門就業機會已經飽和,加納私營部門增長緩慢,無法吸收大量畢業生。在這種形勢下,大量畢業生畢業即失業,被迫選擇創業。基于此背景,加納政府出臺了相關創業支持政策,成立了職業發展技能中心,高校也開設了創業類課程,設立創業支持基金,舉辦創業挑戰賽等,幫助學生提升自主創業能力。
三、展望
當前,加納政府正積極推動ICT與社會經濟的融合發展,新冠肺炎疫情下加納加強了數字平臺建設,ICT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并對加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同時,近年來加納政府加大了對高等教育的投入,積極整合國際資源來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中國與非洲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在中非合作論壇與“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中非在高等教育ICT人才培養領域必將不斷深入合作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康平, 段威.非洲數字經濟發展態勢與中非數字經濟合作路徑探析[J]. 當代世界, 2021(03): 73-79.
[2]黃玉沛. 中非共建“數字絲綢之路”: 機遇,挑戰與路徑選擇[J]. 國際問題研究, 2019(04): 50-63+137.
[3] World BankGroup. Ghana Digital Economy Diagnostic[M]. World Bank, 2019.
[4]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IFC), LEKConsulting. Digital skills in Sub-Saharan Africa: spotlight on Ghana[R].Washington, DC. 2019.
[5] 周岳峰. 非洲私立高等教育發展新態勢[J]. 世界教育信息, 2019, 32(08): 14-15.
[6] NationalAccreditation Board. Tertiary EducationStatistics, Annual Statistics Report 2019[R]. Accra, 2020.
[7] H. D. Zakaria,and Y. N. Alhassan. Tertiary Students’ Perceptions about the Prospects of TheirEmployability: The Case of Tamale Polytechnic and UDS Students of Ghana[J].Africa Education Review, Published online, 2018.
[8] Cullen J,Mallet J, Murphy K.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developing ICT-basedscien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Ghana[J]. 2019.
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介紹
一、中心概況
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4月,是由電子科技大學與加納大學、加納海岸角大學、加納行政管理學院、加納溫尼巴教育大學、加納發展大學共同籌建的聯合研究中心。中心依托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由趙蜀蓉教授擔任中心主任。
西非研究中心的成立,是電子科技大學踐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電子科技大學構建國際化跨學科研究體系、打造新型高端“智庫”的有益探索。
西非研究中心立足于電子科技大學學科與國際交流優勢,著眼于西非國家發展的現實問題和需求,以留學生人才培養為基礎,搭建高水平的國際學術交流平臺,發布研究課題,開展聯合研究,為我國及西非國家提供高水平智庫服務。
2021年3月,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入選教育部高校國別和區域研究備案中心。
二、中心研究
研究對象:以加納、貝寧、塞內加爾等重點西非國家為主的西非國別研究。
研究領域:中國-西非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公共管理、教育、文學、文化等領域研究;中國-西非經貿合作;中國-西非政府間關系研究。
三、中心的目標和任務:
西非研究中心聯合加納5所高校成員單位、電子科技大學西非校友會和加納中華工商總會,著力打造集留學生人才培養基地、學術交流平臺、西非研究智庫為一體的“1+1+1”中非合作新模式,即:
1.構建一個人才培養基地。中心將協助拓展來華留學生的西非生源,豐富電子科技大學本科、碩士、博士多層次留學生培養體系;開展西非海外干部培訓、師資培訓、定制化ICT與工程培訓、學生暑期實踐項目等,致力于構建集學歷教育、在職培訓、實訓實踐為一體的多元化、特色化的海外人才培訓基地;幫助中資企業培養本土化人才,解決經濟與社會發展問題。
2.搭建一個學術與文化交流平臺。通過定期舉辦“西非論壇”等國際性學術會議、中非友誼·學術文化交流月,推廣文化資源3D平臺海外落地展項目、中國-西非國際產學研合作項目,致力于搭建集學術、人文、科技等多領域的中非交流與合作平臺,提升中國高校、企業在非洲影響力與文化軟實力。
3.建立一個西非研究智庫。中心結合海內外成員單位的學科優勢與研究特色,致力于西非經濟、政治、人文交流的研究,加強與加納“伊曼尼政策教育中心”(全球智庫排名113)、“統計、社會和經濟研究院”(全球智庫排名164)等西非智庫組織合作,加強聯合研究、發布與承接西非研究課題,為中國政府及西非國家提供政策咨詢,在教育與人才培養、科技服務、經濟與企業管理及公共與政治管理等方面為國家提供高水平智庫服務,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西非研究智庫中心。
四、中心成員單位
西非成員單位:加納大學、加納海岸角大學、加納行政管理學院、加納溫尼巴教育大學、加納發展大學、西非校友會。
電子科技大學成員單位:公共管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信息與軟件工程學院。
五、中心信息化建設
中文網站:https://cwas.uestc.edu.cn/sy.htm
英文網站:https://cwas.uestc.edu.cn/English/Home.htm
微信公眾號:gh_bfde9ecc926a(公眾號名稱: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
AboutCenter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of UESTC
1.Introduction
The Center for WestAfrican Studiesof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CWASof UESTC)isaresearch center jointly established by University ofElectronic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 China (UESTC), University of Ghana (UG),University of Cape Coast(UCC), Ghan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PublicAdministration (GIMPA),University of Education, Winneba (UEW), and Universityfor Development Studies(UDS)in April 2017. The Center is based in the School ofPublic Affairs andAdministration at UESTC and is headed by Professor ShuRongZhao.
The establishment ofCWAS is animportant initiative of UESTC to pursue China’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Going Global’ Strategy” and a beneficial practice forUESTC to build an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ystem and a new typeof high-level“Think Tank”.
In March 2021, theCWAS of UESTCwas accredi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as the Centerfor Nationaland Regional Studies for Universities.
2.Research Direction
ResearchTargets:Focusing on Ghana, Benin, Senegal, and other major West Africancountries and WestAfrican regions.
ResearchAreas:China-West Africa politic scienc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public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etc.; China-WestAfrica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hina-West Africa intergovernmentalrelations.
3.Mission and Goals
The Center for WestAfricanStudies, together with five member institutions of universities inGhana, UESTCAlumni in West Africa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and the GhanaChinese Chamberof Commerce, strives to create a "1 + 1 + 1" newresearch model ofChina-Africa cooperation, which integrates a Talent TrainingBase, an Academic ExchangePlatform and a Think Tank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It aims to:
(1)To serve as a Talent Training Base. The Center helps to expand the source of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West Africa and enrich themulti-level internationalstudent training system of UESTC for undergraduate,master, and doctor. Also, itcarries out overseas cadre training, teachertraining, customized ICT and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summer practice programsfor students in West Africa,and devotes itself to building a diversified anddistinctive overseas talenttraining base which integrates academic education,on-the-job training andpractical training, and cultivates local talents forChinese enterprises toaddres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blems.
(2)To build an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Through regularly holding internationalacademic conferences such as Forum on West African Studies,organizingChina-Africa Friendship—Academic—Culture Exchanges Month, andpromoting overseas exhibitions of 3Dplatforms for cultural resources andChina-West Africa International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Cooperation Project,the Center is committed tobuilding a platform for China-Africa exchanges andcooperations in variousfields such as academics, humanities, science andtechnology, and enhancing theinfluence and cultural soft power of Chinese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inAfrica.
(3)To establish a Think Tank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The Center is committed to researchon economic, political, and humanistic exchanges in WestAfrica by utilizing thedisciplinary strengths and featured research of itsmembers both in China andabroad. It work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s with WestAfrican think tanks suchas the Imani Center for Policy Education (ranked 113in global think tanks) andthe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Social and EconomicResearch (ranked 164 in globalthink tanks) as part of efforts to enhance jointresearch, and collectivelypublish and undertake research projects on WestAfrican studies. The Center alsoaims to propose policy advice to the Chinesegovernment and West Africancountries, provide high-level think tank services forChina in fields coveringtalent tra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s,economic and businessmanagement, and public and political governance. And, italso strives to becomean influential think tank center for West African studies.
4.Memberships
West African Members:
University ofGhana(UG),University of Cape Coast(UCC),Ghana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GIMPA), UniversityofEducation, Winneba(UEW),University ofDevelopmentStudies(UDS),West African AlumniAssociation.
UESTC Members:
School ofPublicAffairs and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School of ForeignLanguages,School ofInternational Education,School of Marxism,Office of ScientificResearch & Development, School of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Engineering.
5.Websites and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Chinese Website:https://cwas.uestc.edu.cn/sy.htm
English Website:https://cwas.uestc.edu.cn/English/Home.htm
WechatOfficialAccount:gh_bfde9ecc926a
6.Contact Us
Tel:0086-028-61831756/61831706
E-mail:cwasuestc@163.com
Address:Office 450, Center forWest AfricanStudies, Qingshuihe Campu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China, No. 2006, Xiyuan Avenue, High-Tech Zone (West District),Chengdu,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