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培訓市場(戶外拓展活動有沒有前途)
原12.4萬個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預收費監管基本實現全覆蓋……
近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各方努力,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未來教育部針對校外培訓,將開展哪些重點工作呢?4問4答,播報君為您詳細來梳理。
一
教育部將強化非學科類培訓治理
問1:今年會重點開展哪三項工作?
該負責人指出,從各地排查情況看,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等違規行為依然存在,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非學科類培訓升溫趨勢明顯,價格走高,總體監管較為薄弱。對此,教育部今年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開展相關工作。
01
鞏固學科類培訓治理成果
強化日常監管,加強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年檢年審,組織開展“營轉非”“備改審”回頭看,堅決防止舊態重演。嚴打隱形變異,將隱形變異培訓納入綜合治理范圍,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寒暑假等重點時段部署專項行動,對隱形變異培訓進行重點整治。嚴管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防止出現新的培訓熱。
02
強化非學科類培訓治理
堅持非學科類培訓的公益屬性,同樣將其作為立德樹人的事業,區分非學科類培訓與學科類培訓的異同,準確把握特點,建立規范制度,明確標準要求。建立健全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的工作機制,密切溝通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增強非學科類培訓治理實效。
03
健全完善工作推動機制
強化上下同頻,健全完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加強對各地督促指導。構建校外培訓執法體系,加強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力量建設,健全執法協同機制,開展綜合執法。推進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和服務綜合平臺建設應用,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校外培訓治理效能。繼續把“雙減”作為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持續開展督導檢查。做好常態化風險防控,確保“雙減”工作平穩推進。
二
教育部將加快推進校外培訓監管立法
問2:教育部將如何加快推進校外培訓監管立法?
教育部已經著手校外培訓立法的前期準備工作,啟動了校外培訓立法研究,正在研究理順校外培訓立法與現有法律、法規、政策的關系,對相關實踐進行總結,對一些難題進行深入研判,對一些關鍵點進行實驗探索。目前,已初步明確了校外培訓立法的框架體系、主要內容、重點問題,將加快推進校外培訓監管立法。
“推動校外教育培訓監管立法”也寫入了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點。校外培訓監管立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教的重要舉措。隨著“雙減”和校外培訓治理的深入,中央和各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在推進過程中取得了積極進展,具有了一定的實踐基礎。
三
從嚴監管高中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
問3:高中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是否按“雙減”執行?
高中階段也應從嚴監管,對于家長和學生的學科類學習需求,學校要通過拓展和補差積極滿足。教育部在2022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落實高中階段學科類培訓嚴格參照義務教育階段執行的政策要求。
“雙減”政策規定,統籌做好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再審批新的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對面向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管理,參照本意見有關規定執行。
四
徹底斬斷競賽與培訓機構的利益鏈條
問4:如何修訂完善《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
近年來,一些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中存在借機開展培訓、收費或變相收費、評獎過程不夠規范、清單外競賽違法違規舉辦等問題,是造成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負擔過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針對這些問題,根據“雙減”意見等文件精神,教育部正在會同相關部門對2018年印發的《關于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試行)》進行修訂完善。
修訂工作以堅持減輕學生和家長過重負擔為原則,將進一步調整競賽評審流程、細化競賽組織要求、加大違規查處力度,更加注重競賽的育人導向,促進競賽活動更加規范有序開展,徹底斬斷競賽與培訓機構的利益鏈條。
轉載請注明來源“北京教育播報(ID:bjedu-news)”
綜合丨央視新聞客戶端、新華網、北青網等
責編丨李培 主編丨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