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運動器材(拓展訓練器材效果圖)
最初備受老年群體歡迎的Pickleball,現在有了更多年輕玩家,還有著一顆入奧的心。
1965年,華盛頓州議員喬爾·普理查德(Joel Pritchard)和他的朋友比爾·貝爾(Bill Bell)、巴尼·麥科勒姆(Barney McCallum)在華盛頓班布里奇島度假。為了給孩子們解悶,他們用手邊能找到的工具做了一些球拍,拉起球網就開始打球,這就是Pickleball的雛形。
Pickleball糅合了網球、羽毛球和乒乓球三項運動——發球規則與羽毛球類似,要求對角區發球;接球規則與網球類似,球落地反彈起來后才可擊球;打法則與乒乓球類似,要用手中的球拍擊球,每局11分。

2021年美國Pickleball全國錦標賽。
1975年,Pickleball迎來自己的首個錦標賽,并逐漸拓展到其他國家。如今不少國家都有自己的Pickleball錦標賽,其中比較有名的是美國Pickleball全國錦標賽和美國Pickleball公開賽。
在正式比賽場地外,Pickleball現在也成了公園、社區中心和學校體育課的“常客”,很多地方都能看見玩Pickleball的人。據美國Pickleball協會統計,2013年-2019年期間,Pickleball的參與人數增長率達650%。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分增長人群大都是年輕玩家。
勞拉·蓋諾(Laura Gainor)是美國Pickleball協會的一位市場營銷顧問,她在協會工作后才開始接觸Pickleball,很快就沉迷其中。蓋諾不僅自己玩,還會向身邊的朋友安利,現在身邊已經有40多人會在周五晚上一起去玩Pickleball了。
參與Pickleball的人群近年來迅速擴大,與項目自身的特點關系密切。

由于Pickleball的游戲場地比較小,不需要頻繁長距離沖刺,也沒有直接的身體對抗,對于參與者的身體條件和體能等方面要求較低,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剛開始接觸運動的年輕群體。
“這項運動更講究策略,最高大或者最強壯的人不一定就能贏,最聰明的人才能贏得比賽。某種程度上,Pickleball更像是下棋,在打第一拍的時候就需要為下一拍做鋪墊。” 三年前開始接觸Pickleball的約翰·佩雷茲(John Pelaez)向MetroWest Daily News表示。
盡管參與Pickleball的時間并不算長,但佩雷茲現在已經會去參加美國各州舉辦的Pickleball錦標賽,平常還會擔任Pickleball教練。根據佩雷茲的執教經驗,打過網球的人能更快掌握Pickleball,但即便是完全沒有基礎的人,幾個月內就能學會Pickleball,有的人還能去參加比賽。從這個角度來看,Pickleball的上手難度確實不高,對初學者比較友好。

另一方面,玩Pickleball所需要的場地、器材也不復雜。2-4人就能組局,用粉筆或者膠帶標記場地,再拉個球網,然后就能開始打球。而且隨著Pickleball越來越受歡迎,不少公共球場也愿意免費開放,進一步降低玩Pickleball的難度和成本。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也加速了Pickleball玩家數量的增長。根據美國體育與健身產業協會在2019年公布的數據,全美有超過330萬名Pickleball玩家,是美國玩家增速最快的運動之一。而到了2020年,這一數據已經上升到420萬。

戴著口罩和手套也擋不住想玩Pickleball的心。
在居家隔離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政策的限制下,參與人數少,在后院、公園的一小片空地就能玩的Pickleball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55歲的安妮·韋伯(Annie Webb)是賓夕法尼亞州圣戴維斯的一名抄寫員,靠打Pickleball度過了隔離時光,“在網球場關門之后,除了遛狗,還有其他活動可以做,這真的太有趣了。”
此外,Pickleball是隔網對抗的運動,在疫情期間玩也能保證防疫措施的落實,比如戴著手套和口罩打球、盡量減少與球的直接接觸和以碰球拍取代握手等。
隨著玩家數量的增長,Pickleball的“周邊產業”也在逐漸壯大。現在YouTube上有專門的Pickleball頻道,市面上也開始出現與Pickleball相關的雜志和兒童書籍。

Eureka餐飲集團Pickleball主題餐廳的概念圖。
此外,堪薩斯城已經出現Pickleball的主題餐廳,而且Eureka餐飲集團還計劃明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坦佩開設旗下首家Pickleball主題餐廳,除了餐廳區域之外,還將設置9個Pickleball球場。
如今的Pickleball已經從一項單純的小眾運動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產業鏈,而下一步的目標就是登上更大的舞臺。
2002年,格倫多林·桑切斯-維卡里奧三世(Glendolyn Sanchez-Vicario III)代表西班牙參加特奧會,也把Pickleball帶到國際大賽的舞臺之上。但想登上奧運會的比賽場,Pickleball首先得提升自身的普及程度。
“我們希望Pickleball能成為奧運項目,但想獲得國際奧委會認證,Pickleball至少需要在70個國家里擁有自己的協會,入奧不可能一蹴而就。”美國Pickleball協會主席斯圖·厄普森(Stu Upson)在接受BBC采訪時表示。
盡管這個目標聽起來有點宏大,但據厄普森透露,目前已經有37個國家擁有自己的Pickleball協會,這一數字與18個月前相比已經翻了一倍。在Pickleball協會的帶動下,厄普森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這項運動,日后也可能誕生一批職業球員。
當然,Pickleball雖好,也不能太過貪玩,畢竟《艾倫秀》節目主持人艾倫·德詹尼絲(Ellen DeGeneres)就曾“抱怨”因為打了太久的Pickleball,她有段時間甚至都走不動路了。
除了Pickleball,懶熊體育還為大家“準備”了5項適合嘗試的新潮運動,雖然國慶假期進入尾聲,但運動不會就此停止。
1、“回憶童年”之躲避球

小時候風靡全國的“扔沙包”,其實在體育界早就有了進階版——躲避球(Dodgeball)。只不過沙包換成了軟式排球,在場地上也有更細致的劃分。
但其實,躲避球的核心規則與大家印象中相差不大,守方被擊中后出局,而如果攻方的球被守方接到,則攻方出局。雙方比拼的是在規定時間內,在場地上留存的選手數量。
目前,躲避球已經發展出世界躲避球聯賽WDA、全美職業躲避球聯盟NDL,有了一定規模的比賽基礎。在國內,一線城市的一些運動樂園、蹦床公園也已經有了躲避球這一新項目,想要體驗并不是件困難的事。如果想靠運動喚起童年回憶,躲避球絕對是一個選項。
2、“親近自然”之漿板

槳板(SUP,Stand Up Paddle)起源于美國夏威夷,由一塊硬板或者充氣板加一個劃槳組成,是一項具有多樣性玩法、可以結合旅游和休閑的親水運動。
槳板運動有多種玩法,普通版是坐滑化、站著滑、趴著滑;升級版是槳板瑜伽、槳板競速、槳板沖浪等。如果想增加這項運動的趣味性,也可在槳板上嘗試跳繩、呼啦圈和打太極等。若是戶外下雨,用戶也可選擇參與經常在游泳館內開設的室內槳板瑜伽。
對于初學者,嘗試這項運動的時候建議先在封閉水域劃行(公園水域、景區水域等),若要進入公開水域,請在有經驗的老玩家帶領下嘗試。此外,一定要安全穿著救生衣。
值得一提的是,槳板大概是時下出圖率最高的運動之一。
3、“簡配冬奧”之輪滑球

輪滑球,可以簡單理解為旱地冰球,其實它早就不屬于新運動,甚至曾經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比賽項目。不過今年內,乘著冬奧會的東風,輪滑球似乎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由于規則和冰球極為相似,玩家理解起來難度比較低,即使在離開奧運會后,輪滑球的國際比賽一直沒有中斷。在國內,輪滑球長時間以社團形式存在于國內各大體育院校,一直有穩定的參與者。近年來隨著冬奧臨近,輪滑球作為冰球的“簡配版”更加流行,另外輪滑培訓機構開始用趣味性更強的輪滑球作為推廣角度,這個項目在青少年中的普及性有了顯著提高。
需要提醒的是,打輪滑球時選手的移動速度極快,需要完善的護具才能保證安全。
4、“運動野奢”之精致露營

還有人沒去露營嗎?
從去年到今年,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露營大軍,中國市場開始飛速發展。從裝備制造、露營地以及露營內容都開始“快速升級”,推動了中國露營市場進入了2.0時代。
我們能看到,除了搬家式露營的愛好者把自己戶外的“家”布置得越來越精美,選擇“一站式露營服務”的人也不在少數,露營地幫助消費者把真床放進樹林,消費者便可以伴著蟬鳴睡個安穩覺,還有更多的人開始選擇不過夜露營——一個天幕、一張蛋卷桌、一副撲克、幾把椅子,越來越多的朋友聚會開始把場景放在露營地,同時“引入”海底撈等外賣助興,抑或是自己買個瓦斯爐煮個泡面、烤烤肉。
露營的內容也在豐富,除了傳統的如組織夜間看電影,我們看到很多營地開始加入運動元素,比如組織飛盤活動,有池塘的營地也開始組織路亞和飛蠅釣,有小溪流的營地多半加入了槳板或者皮劃艇作為新內容。
此外,節假日的露營市集也變多了。咖啡店、酒吧、披薩店都紛紛開到了郊區的草坪上,佐以小型音樂節或是脫口秀,當作Background music,好不自在。
5、“這也能有”之真人魁地奇

哈利波特世界的飛行游戲,在真實世界里一直被演繹著。有掃帚、有“金色飛賊”,甚至也有世界杯。
在英國的各大校園里,《哈利波特》系列誕生誕生后不久,真人版魁地奇就已經存在。和書中的規則一樣,每隊7名隊員,分為追球手、擊球手、守門員和找球手。飛自然是飛不起來的,但選手們確實需要夾著掃帚奔跑。
比賽中的大部分選手負責常規得分,而書中被游走球擊中有很大的危險,但在現實中,被擊中則演變成臨時出局一定時間。而最關鍵的“金色飛賊”,在真人版中只能由不屬于任何一隊的“真人NPC”代替,一般情況下,他會把一只網球放在一只襪子里,掛在褲子后面,并在場地內四處躲避,防止被雙方找球手搶走網球。
雖然這項運動發展到真人版的比賽畫面看起來有些“不太聰明”,但對于哈迷來說,能把書中的重要元素變成現實,還能演變成運動,也許已經是種幸福。過去幾年,“北京魁地奇俱樂部”等民間組織曾在國內小范圍開展這項運動,希望接著北京環球影城的熱度,真人魁地奇能再次讓中國哈迷走上運動場。
